查看原文
其他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丨预防自杀是每一个人的事情

国科大心理中心 国科大心理中心 2023-05-13



今天是9月10日,也是第18个世界预防自杀日。

自2003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以帮助公众了解诱发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增强人们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预防自杀行为。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数据表明[1]全球每年大约有80万人死于自杀,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死亡,自杀死亡的人数比战争和凶杀的总数还要多57%。此外,报告也显示自杀已成为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每年有数百万人经历自杀带来的丧亲之痛或受此影响。相比于高收入国家,75%的自杀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据统计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自杀死亡,且自杀未遂人数可能比自杀死亡人数高20多倍。自杀的主要群体为青少年和女性人群,究其原因可能是青少年和女性群体在面临高压力时,缺乏有效的调节方法和支持体系。




01



对自杀行为的常见错误认识


较高的自杀率也与大众对自杀行为的错误认识有关,比较常见的有[2]




_

错误认识

正确理解

谈论自杀的人不会伤害自己,他们只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在遇到某人谈论自杀念头、企图或计划时,应当采取一切必要的防范措施。所有可能构成自残的威胁均要认真对待。

自杀往往是一时冲动,没有任何征兆。

自杀看上去可能是一时冲动,但也可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许多自杀者会通过口头或行为来传递他们意图伤害自己的信息。

自杀患者确实想死或是一心求死。

大多数想自杀的人都会至少跟一个人交流他们的自杀想法,或者拨打求助电话,这正是他们犹豫不决的证据,而非一定要死。

当一个人显示改善迹象或自杀未遂,他就脱离危险了。

最危险的时刻正是危机刚刚过去,或是自杀未遂后治疗的初期。重度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初期,症状有所缓解,但仍伴有较强的痛苦体验,随着行动能力慢慢恢复,自杀的风险可能增加。

自杀往往是遗传的。

并非每起自杀事件都和遗传有关,但如果家庭成员有过自杀行为,其自杀意图会对家庭中儿童的自杀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其自杀行为史也会对后代造成家族遗传性情绪障碍。

自杀者或有自杀企图的人都是精神疾病患者。

自杀行为虽然与精神疾病有关,但是我们不应高估两者关联。有些自杀事件中精神异常现象并不明显。

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咨询师与自杀者谈论自杀问题,是在进行自杀的提示。

事实上,确定当事人的情感状态和走出因压力引起的窘境,是打消自杀念头的必要步骤。

自杀只会发生在“别人”身上,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自杀会发生在任何国家、任何人群和任何家庭当中。

一旦一个人尝试过自杀后,他绝不会再尝试第二次。

相当数量的自杀未遂者会再次试图自杀。




这些对自杀的误解,无论是人们对自杀者存有偏见,还是出于自身对“死亡”的恐惧,使得人们很少向自杀者及时提供有效的帮助和资源。




02



自杀的分类


面对自杀者,人们过于宽泛地使用“自杀”一词,实则忽视了自杀行为背后隐藏的不同意图。法国社会学家Emile Durkheim试图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上解释自杀的原因,并将其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3]。

利己型自杀(Egoistic suicide)被认为源于缺乏社会融合。那些认为自己被社会抛弃的人无法找到自己的社会地位,难以适应群体。自杀被他们视为摆脱孤独或过度个体化的一种解决方案;利他型自杀(Altruistic suicide)产生于当个人过度整合于社会团体的时候。个人非常融入团队,他们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以履行对团队的某些义务;失范型自杀(Anomic suicide)由于社会混乱所导致。当社会发生动乱、变迁,人们失去了种种秩序和规范,同时极大的经济损失或是灾难带来的压力和沮丧情绪可能驱使他们把自杀作为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与失范型自杀相反,宿命性自杀(Fatalistic suicide)起因于社会对某一部分人的过度压抑与管制,个人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可能会感到命运注定要处于这种状况,并选择自杀作为逃避的唯一手段。




03



自杀的预防


自杀是可以预防的,早期的识别和有效干预对于确保自杀者得到所需的治疗极其关键。多部门协作的自杀预防策略、自杀歧视的消除和有力的社会支持也可以减少自杀发生的概率。面对自杀,我们并不是束手无策[4]。

请记住如果您觉得活下去毫无意义,请寻求帮助。您不是独自一人。有人能够帮助您。您可以同信赖的家人、朋友或同事谈谈自己的感受;如果认为自己马上有自残危险,请拨打危机热线或联系急救服务。

请记住如果您知道某人可能想要自杀,就同其谈论这个话题,客观且不带偏见地倾听并提供支持。您可以找个适当的时间和安静的地点同您所担心的人谈论自杀问题,让他们知道您愿意倾听;鼓励当事人向危机热线、精神科医生等专业人员寻求帮助,主动陪其赴约;如果您认为当事人正处于危险中,不要将其单独留下。向危机热线、急救服务寻求专业帮助,或者联系其家人;如果您所担心的人同您一起生活,确保不要让其在家中获得自残的手段(例如农药、刀具或药物等);保持联络,以查看当事人的状况。此外,在整个过程中,留意和照顾到自己的感受和承受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




04



心理危机热线相关资源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热线号码:

800-810-1117;010-82951332;010-82951150

面向人群:全国公众

服务时段:24小时

主办方: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回龙观医院


希望24热线

热线号码:

学生希望热线400-161-9995按1;抑郁与自我伤害防止热线400-161-9995按2

面向人群:全国公众

服务时段:24小时

主办方:上海市生命教育与危机干预中心


启明灯-国科大心理援助热线

热线号码:4006-525-580

面向人群:全国公众

服务时段:24小时

主办方: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参考资料 ·



1.世界卫生组织|自杀预防 https://www.who.int/mental_health/suicide-prevention/zh/

2.预防自杀|心理辅导员参考资源https://www.who.int/mental_health/publications/suicide_prevention/zh/

3.FOUR TYPES OF SUICIDES.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Singapore. https://www.mdis.edu.sg/blog/four-types-of-suicides/

4.一起来聊抑郁症 https://www.who.int/depression/zh

作者丨李小同

责编丨张洁

审阅丨肖斌 常梦宁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